目前,全球發展海水淡化事業已經常態化,市場的目光開始向壓縮成本轉變。
截至2017年底,就已經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利用海水淡化技術。如沙特、以色列等,海水淡化帶來的淡水資源已經占據了70%到80%左右。我國,來自自然資源部的數據顯示,截至2019年底,已經有海水淡化工程115個,工程規模達1573760噸/日。其中,萬噸級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有37個。
縱觀目前的海水淡化市場,很大程度上的挑戰還是存在于如何壓縮成本。
壓縮成本可以從工藝上進行優化。海水淡化目前兩大主流技術為反滲透法和低溫多效法,而熱電聯產、水電共生“耦合”模式,就是一個很好的探索思路。
此外,技術裝備國產化,也作為壓縮成本的一大重要途徑,被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所重視。
我國海水淡化技術發展持續突飛猛進,已成為常態,未來的海水淡化市場,一些關鍵技術的優化改進以及設備國產化,將帶來突出的經濟效益。